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

愛他,就該陪伴他

朋友結了婚,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生孩子?「買車容易,養車難;更何況是生個孩子?!」
見他滿臉愁容,我只能安慰著,「擔心也沒用!該來的還是會來的,擋也擋不住。萬一有的話,你就當做幫政府提高點生育率吧!」

其實,儘管我講得如此豁達,但我也很能體會他的憂慮。若換成是我,我應該會比他更猶豫吧!

現在的父母面對社會的競爭,工作的壓力,實在無力養育孩子。不過,像他這樣有自知之明的父母,倒是不會養育出增加社會成本的「銳寶貝」。反觀時下某些父母,為了事業打拼而忽略了陪伴孩子成長,鮮少有親子互動的狀況,讓孩子當個鑰匙兒童不打緊。甚至丟張悠遊卡或icash卡,讓他們可以隨時用錢,卻鮮少關心他們用錢的狀況。這樣養育出來的主人翁,能否成為未來的國家棟樑?實在不敢苟同。與其一昧的提倡增加生育率!不如好好反省我們的教育體制是否出了甚麼問題?倒比較實際些。

根據內政部2009年的統計,台灣學齡前人口將近150萬人,如果以國際研究結果推估,目前約有8萬7千多名0到6歲的發展遲緩兒。心路基金會督導林麗英表示,「發展遲緩」危險群包括早產與過度保護等,而父母忙於工作,也會導致孩子發展遲緩。

記得之前有兩個皮紋個案,年紀相仿的兩個小男孩,同樣具備弧紋(潛力型)的孩子,一個是住在都會區的鑰匙兒童;一個住在鄉下農場的泥巴小子。前者有表達障礙的傾向;後者則會看星象盤和童軍技巧。我們後來追蹤的結果猜測:應該跟父母的陪伴有很大的影響因素。前者是單親家庭,父親外出工作,將他留給家中的爺爺奶奶照料;後者家裡經營民宿,天天人來人往,父親在農忙之餘,會教他看天空星象與結繩。所以,才會造成如此明顯的差異。

陪伴,不僅僅是生理上的需求;更是心理上的滿足。
在心理學上表示,小時擁有父母充分照顧與陪伴的孩童,長大後都較有安全感與自信。反觀,則不然。所以,既然生他、養他,就該教他、育他、陪伴他。而不是由他成天掛網玩遊戲,讓陌生人陪他~


影片來源取自網友pengyumin 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